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七十五)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55、草拟公文如何使用语做到庄重平实?

【解答】 公文用语是非常讲究庄重、平实的,这是它与文学写作用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区别。公文用语所以特别强调庄重、平实,是由公文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为公文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完成公务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实用性,所以要求它的用语在准确、简明的前提下,务求庄重、平实。

“庄重”即庄严郑重,它是党和国家处理公务应有的严正立场和严肃庄重态度在公文中的体现。看看《毛泽东选集》中那一篇篇“声明”、“布告”和“公告”,特别是1949年4月21日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1949年10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使我们常常感到它那庄严郑重的气势,而这显然是文学用语无法相比的。“平实”即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语言相互无华,表彰真真切切,既不能是“雾里看花”,也不能是“水中望月”,对描绘性的文学语言与浮华的词藻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公文用语怎样才能做到庄重、平实呢?

(一)使用书面语言。


要使用书面语言,少用或不用口语、俗语。书面语言是指书面交际使用的语言,它区别于口语。文字记录语,逐渐形成比口语精确、严密的书面语,又称“笔语”、“文字语”。口语是人们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称。书面语本身即具有庄重的风格,口语恰恰不具备这一点。比如:“母亲”一词有很多称谓,包括“母”、“母亲”、“妈妈”、“娘”、“娘娘”等;“妻子”一词包括“妻”、“妻子”、“媳妇”、“娘们儿”、“婆姨”、“夫人”、“太太”、“屋里”、“内人”等;“死亡”一词包括“死”、“死亡”、“牺牲”、“逝世”、“断气”、“见阎王”、“上西天”、“上路”、“一命归西”、“呜呼哀哉”、“命归黄泉”、“咽了气”等。像上面这些词语,公文中可选用的是非常狭窄的,只能是“母”、“母亲”、“妻”、“妻子”、“夫人”、“死亡”等,假若选用其他那些语词,由于它们是口语、俗语,就违背了公文用语的基本风格,有失庄重,甚至显得有些俗气。

(二)使用标准语言。

要使用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不使用大多数人无法弄懂的方言土语及含义模糊不清的社会流行语。如北方方言的“脑壳”(头),粤地方言的“马蹄”(荸荠)、“番枧”(肥皂),湘地方言的“里手”(内行);还有通行于某一个地区的土语,如东北的“老屯”、“忽悠”、“头晌”、“一摸黑”;天津的“小玩闹”、“爷们”、“大铜壶”、“二百五”、“混混”、“楞子”、“吃二磨”;山东的“小力把”、“丫”;河北的“伙计”;广东的“打的”;以及近些年流行的一些若明若暗、半文半白、含义模糊的“大腕”、“大蔓”、“酷”(她好酷啊)、“族”(工薪族、大款族、玩犬族、银发族、玩股族)、“炒”(炒鱿鱼、炒房产、炒股票)、“打”(打工仔、打工妹)等,都不应引入公文。因为它妨碍公文信息的准确交流,容易引起误解错用,同时也有损于公文的庄重性。

(三)避“虚”就“实”,切忌滥用文学语言。

一篇公文在写某石油公司的一位领导同志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时,这样写到:“渤海湾的每座钻井台上都留记着他的脚印,他的胸中装着整个波涛奔腾的渤海湾”。另一篇公文在写某一位人物的高尚品格时说:“他的风格之高高过喜马拉雅山,他的精神之美,美过富春江。”还有一篇反映公路上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简报,在谈到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时写到,“……大客车翻下公路边的大沟内,如坠万丈深渊……车内乘客鬼哭狼嚎滚作一团。”这些都是由于把文学用语引进公文中来,故使所表达的内容显得有些虚华欠实,读后不免给人一种虚夸的感觉。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