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七十二)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52、草拟公文怎样正确运用事例?

【解答】 在公文写作中,有些文种如情况报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等等,往往与事例有着不解之‘缘”,如能正确运用,可使行文的观点或结论更加明确突出,更有说服力和论证性。同时,恰当地运用事例,还可有效地避免抽象、枯燥的弊端,使行文有血有肉,充满生气与活力。因此,要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特别是寻求情况报告、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等文种的高品位,必须注意对事例的运用。具体来讲,公文写作中运用事例应主要把握如下五性:

(一)真实性。真实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的基础和前提,事例不真实,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造成不良影响和难以预料的损失。真实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它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而不是公文写作人员为着某种目的随意杜撰的;其二,它必须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而不是个别的、偶然的表象。要做到真实,就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获取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而决不能凭借传闻或者道听途说进行写作,更不允许随意编造。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不能随意扬“善”或隐“恶”。


(二)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要确凿无疑,可靠无误。它与上述“真实”相辅相成,一本所系。它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的生命,特别是对于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和调查报告这类文种,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总结成绩晨,更要求事例运用的准确,包括对人物言论的记述,对有关问题或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过程、起因和结果的叙写,对有关数字、名称等的表达等等,均应如此。如是间接材料,必须反复核实,方可运用。要做到准确,还要求公文写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将所获取的事例恰如其分地“描述”出来。

(三)典型性。这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的关键。事例不典型,就缺乏说服力。所谓典型,究其含义,它是具有某种代表性,能够集中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东西,它是同类事物的代表。典型既有正面的、先进的,也有反面的、落后的,还有代表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方向以及反映事物一般的、平均的发展水平的典型。由于作者在实践中所获取的事例往往不只一个,但又不能将它们都写入公文,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这些事例进行认真权衡,反复比较,选用最有代表性,最级说明问题的事例即所谓典型事例入文。

(四)针对性。即反映对事例的运用,必须针对行文的观点或结论来进行,这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的目的和宗旨。缺乏针对性,就不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观点或结论来源于事例,是从大量的事例中提炼升华而来,又反过来统辖事例。没有事例的扶助和烘托,观点或结论只能是空洞抽象的说教,也难以令人接受。但是,如果所运用的事例与观点或结论的结合不够紧密甚至相悖,即缺乏针对性,就会失去自身应有的效应,有损于通篇公文的质量。为此,就要求对事例的运用,必须能够充分、有力地说明观点或结论,使二者相互印证,互为补充,达到有机地统一。


(五)生动性。生动性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的基本要求。事例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和可读性。由于事例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事实本身往往就是五光十色、生动感人的,因此,写作时无需过多地刻意渲染、铺陈和藻饰,只要将事实客观、准确地描述出来,就会给人以生动之感。但是,常有这样的情况:原本是很生动的事例,由于作者的不适当描绘,却显得干瘪枯燥,笼统空泛,难以引起阅者的兴趣。这样的事例,也就难以产生应有的效用。为此,就要求以文写作人员在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深入实际,准确、具体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来龙去脉,对其中的重要细节包括人物的一言一行,都不要轻易放过。

综上所述,真实性、准确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生动性是公文写作运用事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五“性”之间彼此渗透,互为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忽视其中任何一“性”,所运用的事例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