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七十四)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54、草拟公文怎样运用引语?

【解答】 引语又称引用,是现代汉语修辞学中的一种“辞格”,其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充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运用现成的话(包括文字材料)。在公文写作中,这种“辞格”被广泛运用,它可使行文的目的更加明确,观点更为突出,理据更显充实,从而增强其说服力和谁性。

公文写作中运用引语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一是引用革命导师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以此作论据,来证明公文中所提出的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二是引用有关文件,其功用地于能使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观点或所作的结论有理有据,增强行文的力度。三是引用领导人的讲话、指示或批示。四是引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条文。五是引用群众语言。群众语言丰富多彩,蕴意深刻,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引用,可使行文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六是引用成语。成语含义深刻,语意凝炼,如能恰当引用,能够极大地增强行文的表达效果。七是引用典故。八是引用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是出自名人之手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语句,它内容精辟,蕴意深刻,能给人以警策和启示,并能增强行文的说服力。九是引用民谚。民谚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性语句,包括农业谚语、讽诫谚语和生活知识谚语等,一般都能揭示客观真理,富于教育意义。由于民谚具有句式匀整、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的特点,故在公文中恰当加以引用,能够增强其表达效果。十是引用寓言。十一是引用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有些公文,根据内容表达需要和特定的语言环境,恰当地引用歇后语,可使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并给阅者以深刻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公文写作中运用引语,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各点:

第一,要引全。即要保持所引内容的完整性,使之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切忌断章取义,随意支解原文。引用公文,要写明标题和发文字号两项要素,二者不可缺一。引用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条款都要引全,不要漏引。

第二,要引准。即指必须保持所引内容的准确无误,毫厘不差。直接引用一般将所需内容如实抄录,并用引号加以标明即可;间接引用因其系对原文或原话的概括和浓缩,故应特别注意其准确性。为此,引用者必须“吃透”原材料,弄清其确切含义,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恰切语句对其加以概括,唯有如此,方能使之臻于准确。

第三,要得体。即指引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使之衔接顺畅,天衣无缝。无论从思路还是行文语气方面,均应如此,切忌牵强附后,将原本与行文关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干的内容硬行扯在一起,那样会严重损害公文的质量。此外,还要注意引语的“度”,切忌贪大求全(诸如对上级公文中的整段或几段照搬套用),导致引语过长过多,给以人繁冗杂乱、枯燥乏味之感。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