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八十八)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72、公文修辞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解答】 要使公文语言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就必须讲究修辞。公文用语修辞是根据公文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去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辞格有二十多种,这些对公文都不是陌生的。公文用语常用的修辞类别与方式是:

(一)气势性的修辞

气势是一篇公文的精神支柱,是论势和文势的统一。论势,即立论的雄辩性,在情理上使人感到无可辩驳,在发展方向上使人感到是历史趋势;文势,即论述方法,要从理直引出气壮,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一篇写作十分成功的“动员令”、“宣言”、“声明”、“公开信”以及重大问题的“指示”、“通知”、“决定”、“讲话稿”等等,往往都伴随着斩钉截铁、令行禁止、排山倒海的气势。这种气势主要来自对排比、顶真、层递、综说等辞格的运用。如“判断姓‘社’姓‘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里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方式,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排比运用,构成一个强大而又肯定性的语势,令人不可置疑。

“指挥部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79页)这段话从“决心”追溯到“判断”,又从“判断”追溯到“侦察”与“思索”,首尾相接,使用的是“顶真”,亦即“蝉联”的修辞手法,其势如江河直泻,川流直奔。

(二)完整性的修辞

在我国,公文是社会政治集团,即党和国家机关在领导党的事业和治理国家方面,表达意志、传递策令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特殊性的地位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完整性,即在阐述正确观点、正确思想、成功做法、规范行为的同时,伴随着要指出什么是反面观点、错误思想、失败做法与不应当有的行为。不仅法规性文件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就是一般地制发“通知”、“指示”、“决定”、“决议”等也常需要这样。把正反两个事物放在一起对比交待,也是党和国家公务活动的客观需要,因为公务活动的内容本身就存在着相互对立的矛盾,对比交待就是把这样一对矛盾突出在人们面前,有利于公文用语的准确,防止出现偏颇,大大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完整性的修辞,主要表现于对比、回文、反复、对偶、进解等辞格的运用。例如“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历史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这是“对比”,用“小米加步枪”与“飞机加坦克”来对称,说明正义的力量必然战胜邪恶势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对偶”。以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为例:“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39页)“执行”与“一致”在这段话中反复使用,故称“反复”的修辞方法。“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回文”的修辞方法,即利用语言形式回环往复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辩证统一关系。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