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八十一)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63、撰写“工作总结”这类大材料,怎样做到“快速成文”?

【解答】 经验表明,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找出规律、突出重点

总结的目的,在于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以便对今后工作的认识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自觉、步伐更加稳健有力。为此,就必须通过总结找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内在联系和指导价值的东西,所以,写“总结”应切忌“流水账”。所谓“流水账”,即不分主次,不讲轻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西瓜芝麻一起端。克服这种现象的惟一办法就是突出重点。所谓“重点”,是指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地说,就是把工作中的基本经验、主要做法以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的成功之处,指导工作开展的得力之法,推动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总结提炼出来。只有这样的“总结”才是积累智慧的“宝库”,达到认识彼岸的“桥梁”,那种“千年模样一个样”的“通用总结”(即每到年底,把上一年的“总结”找出来,改改日子,换换数字,开头增加点新的提法,以此应付上级机关)理应加以杜绝。

(二)“功夫下在平时”

写“总结”最根本的一条是丰富地占有材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写“总结”时才去现翻材料、现给下级打电话要数字、要例子是不行的,而是要把材料各界的功夫真正下到平时。比如对党和国家在方针、政策上一些重大的、最新的提法,上级组织有关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一些新的要求,本机关每一位领导在有关工作上的一些新的意图、见解、评论、想法,特别是他们随时随地随口而出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看法,一定要记在心中——以上这些是“上头”。还要掌握“下头”,机关内部及下面基层单位出现的工作新动向、新苗头,以及典型人、典型事,特别是群众中出现的对工作精神的见解、评价及含义深刻的“火花”式的语言。积累的方法是处处留心,看到就摘、听到就记,越记越丰富,越记越熟悉。既有上情,又有下情,这“情”就是写总结的养料,有了丰富的养料就“如虎添翼”,写起“总结”就会随手拈来,轻车熟路,否则,临起草“总结”时现抱“佛脚”,“先搭架子后填肉”,这样临时拼凑、填充起来的“总结”势必言这无物,空话连篇。


(三)“磨刀不误砍柴功”

当我们正式接受撰写“总结”的任务之后,不可急于求成,立刻铺纸操笔,匆忙动手。而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进行思维加工,将零散的、感性的材料,通过归纳、分析,使其上升到系统、理性的高度,明确结论、确立观点。然后列个提纲,做个书面“设计”。待上述准备完结后,再下笔写作。从时间上看,好像这样占去了不少时间,不太划算,不如接到任务后马上动笔来得快,其实不然。前者由于经过较为充分的思考,材料选得精、观点确立准、结构思路清,这样写的“总结”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返工;后者由于匆忙上阵,缺乏充分思考,不但写起来“缺胳膊少腿”,而且由于“怀胎”月份不够是个“早产儿”,所以常会出现大返工,被领导推倒重来,事倍功半,反倒耽误了时间。所以说“七分想,三分写”是快速成文的一条经验。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不要“十步九回头”

当按照提纲正式动笔写作时,一开始不要过多考虑文字技巧。俗语讲“抛砖引玉”、“难得可贵的第一稿”,要以“小卒子过河直攻向前”的精神,跑步把初稿铺出来。也就如同盖大楼,先把四框垒起来。俗话讲“有了骨头不愁肉”,然后再修修补补、抹灰压缝,“齐不齐,一把泥”。写“总结”也是在“冲”出初稿之后,再进行修改、推敲、润色,使之成文。总之,千万不要写写停停、停停改改。“十步九回头”既浪费时光,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烦躁,扰乱了预想的安排。总之,起草初稿如“冲锋”,尽量一气呵成,宜粗不宜细;修改稿子时要精雕细刻,好似“绣花”,宜细不宜粗。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