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忘记密码

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871-5521259 云南分校
【导读】2013年云南国家公务员公文写作疑点解答汇总(八十三)

2013国考交流1群:196993083        点击查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


167、如何把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

【解答】 对立统一与公文写作的科学化,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在这一基本规律的制约下,公文写作又存在若干具体规律,例如:主旨要明白显露,结构要多彩多姿,语言在庄重、平实的前提下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夹叙夹议以及文约事丰、求短求好等。

新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都把实现公文处理的科学化置于首位,写进各自的首条。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公文处理的发展与提高在于它的科学化,因为只有正确反映公文处理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办,才能使公文这个党和国家用以表达意志、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实施管理的工具与手段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科学化又是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科学化的公文处理,公文处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则将是“空中楼阁”,当然制度化、规范化又使科学化得以巩固和发展。

就公文撰写的科学化而言,所谓科学化系指公文写作必须符合它的客观运行规律,公文写作大有规律可循,既有具体规律又有制约着这些具体规律的基本规律。而对立与统一可以说是公文写作的一条根本性的规律。

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动的一条客观规律。作为党和国家表达意志、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的公文,在其写作过程中,不能不受这一规律的制约与支配。只有严格遵守这条基本规律,也才能使公文写作纳入科学性的良性循环,使我们党和国家公文的质量从整体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公文写作的科学化,即在其写作过程中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和要求呢?

(一)在显旨上是基础与期望的对立与统一

所谓期望包括两个,即写作目的与中心思想。写作的目的,通常是由作者通过“自我说明”的形式直陈文首,表露于外;中心思想,是文件中通过议说方式所表达的意见、要求、措施和主张等。所谓基础,即原委背景,也就是文化中通过叙述方式提出的问题,是行文的原因或制发文件的“燃烧点”。我们可以说,一份内容完整的文件,无不是通过原委、背景和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三个要素来显示其主旨的。这三个要素在显旨中的作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期望,正是基础与期望的对立与统一,使公文的主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防止发重大特大火灾事故的紧急通知》一文,开头一段叙述的话是行文的原委、背景:

“入冬以来,吉林、辽宁、新疆等地连续发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伤亡数百人,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接着是说明行文的目的: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火灾特别是重大、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紧急通知如下:”

然后该文讲了四条要求,此属行文的中心思想。综合上述制文的基础与期望的三个要素,完整地表达了这份通知的主旨,即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防止重大、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在结构上是外在形式与内在规律的对立与统一

一篇完整的公文,结构应当是内在与外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公文的内在结构,即作者通过对客观公务活动的观察、认识,依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所理出的一个表达的顺序;外在形式是文内各个部分的组合方式。前者反映公文结构的立体感,后者体现了结构的平面性;一个是结构的内核,一个是它的外壳;内在决定外形,外形服务于内在,是一个结构的两个方面。公文的外在形式有各种样式,如撮要分条,篇段合一,条项贯通,章条款分列,分列小标题,全面分块等。由于公文是党和国家用来完成公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内在结构必须与公务活动的运转形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持一致。正因为如此,不论公文的外形表现是什么样子,其内部都应是三个“问题”的“珠联”,或至少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壁合”,表现为问题的“顶真”。


公文的外形与内在结构是怎样统一在一起的呢?

(1)“公布令”、“任免令”、“批复”、“批示”、“函”、“任免通知”、“会议通知”、“批转(含转发、公布)通知”、“转述式通报”、专门问题的“决定”等,它们的内在结构是单一的公布、表态和回答解决问题的结果,也就是说主要在于“解决问题”的“单一”结构形式,而外在形式往往是篇段合一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19号)为例,全文是:

“现将《国务院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予以公布”。

这段文字,从其内容看,属于公布某一决定的单一结构形式,其外形是篇段合一。

(2)“指示”、“指示性通知”、“通告”、“布告”、“动员令”、“行政令”、部署指挥性的“决定”、方案政策性的“决议”、“直述式通报”、“议案”、“请示”、专题“调查报告”等,就一般而言,它们的内在结构或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结构的外形首先多数表现为“撮要分条式”,其次是条项贯通、分列小标题式。如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第一段即开头,从外形看是“撮要”,然后转入主体并列提出八点要求,故属“分条”,合为“撮要分条式”;它的内在结构,开头是“提出问题”,八点要求是“解决问题”,故属“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简单结构形式。

(3)“简报”、“情况通报”、“情况报告”、“信息快报”等,其内在结构很单纯,主要表现为“提出问题”(即反映情况)的单一形式,而外形体式有的采用分列小标题式,有的则采用撮要分条式或条项贯通式。

(4)“综合性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经验介绍”、“大型工作会议纪要”、“调查报告”等陈述性的文件,对重大问题作出具有指挥性的“意见”、“条例”、“规定”等法规性文件,外形多为“全面分快式”。如“综合性工作总结”的“情况概述——作法或经验体会——存在问题与今后意见”;法规性文件的“总则——分则——附则”;而内在结构表现为边摆问题、边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特殊形式。这种内在结构形式所以说是特殊的,就是因为它打乱了先提出、后分析、再解决问题的逻辑次序,而是把它们糅合在一起,分列几个问题来安排内在结构,每个问题中既包含问题的提出,又有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经典图书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云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考试
  • 热门专题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申论批改

申论热点写作--微博问政
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形式表现,网络问政即指不按传
我要参与已有357人参与

模考

在线客服 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