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4 18:26:33 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yn.huatu.com/sydw/ 文章来源:云南华图教育
★事业单位咨询\资料\备考群★
沁园春雪
一、说教材
《沁园春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将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作为单元的开篇,《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整首词作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答讨论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和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是源于作者献身于国家、民族的伟大人格和胸怀。
二、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来说一下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在诗词的阅读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拥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能够自主探索和把握诗词的大意。但是由于本首词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加上当前学生对毛等历史伟人已经非常生疏,这些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把握。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有效开展教学。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朗读体悟法和思维拓展法。学生通过朗读体悟能够感知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也能在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
四、说学法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在遵循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领会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同学们的记忆中,关于“雪”的作品有哪些?”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引导:“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作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封建、殖民黑暗统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36年2月陕北高原上的一场大雪,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子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初读雪景,感知学习
1、播放范读录音,并请学生小声跟读,反复体会,揣摩正确语气。在听录音的同时,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诗词中的雪与以往学习过的有关雪的作品相比有哪些差别?
(2)“气势宏伟”是通过哪些画面体现出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宏大雄伟和气势磅礴的场景?
通过这两个问题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兴趣。
(三)再观雪景,探究学习
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我会出示相关雪景图片并设计好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学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词作背景
我会通过询问学生对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事迹是否了解并请学生结合历史课的知识积累谈谈自己的认识。之后,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利用多媒体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历史资料卡,进一步说明本首词作的创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抵御外辱,誓死抗日的民族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了解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为之后把握词作特点和感悟作者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关于词作内容和语言
在学生对词作背景又深入的认识后,我会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本词上、下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在此问题的设置下,学生能够理清词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这首词的整体感知。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分析,重点体味“望”、“惜”、“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俱往矣”以及“风流人物”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
比如,当讲解到上阕中的“望”字时,我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带入情境,考虑到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但即便是视野开阔,这些景象也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从而说明“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当然,我也会顺着作者先写景后议论、抒情的顺序,抓住关键字词和语句,使用换词、删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凸显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客观、准确、不失分寸。对于文本中的其它关键词语,我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
(四)品味雪景,明确写法
本环节,我将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本首词使用到的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例如,当学生找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词句时,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接着,我会请学生思考:“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这样的情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从而,进一步明确:作者由景入情,评古论今,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更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五)课堂小结,融情于景
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此环节,我会请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全词,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本词主要分上、下两阙,上阕以“望”字统领,展示了北国风光下的壮丽山河,重在写景;下阕以“惜”字评议古来君王圣贤,论述当今风流人物,重在抒情。全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正如作者结尾所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针对本课内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布置以下两个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自主选择一首有关雪的诗词,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从诗词内容、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考虑),并于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和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桥梁。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具体的板书设计如下:
(编辑:云南华图)
贴心微信客服
10000+
阅读量15000+
粉丝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