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历年行测考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

2018-08-03 15:56:27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http://yn.huatu.com/guojia/ 文章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云南华图联系方式

★国家公务员咨询\资料\备考群★

【导读】云南华图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各地区历年考题及解析。包括行政能力测验(行测)中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五大模块的历年题集。想练习更多的题目,请各位考生添加云南华图微信客服-云小图(微信号:cygk02),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行测考题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请开始答题:

  36. 设计高度约为1007米的王国塔将于2018年落成,该塔将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事实上,王国塔最初的设计高度是1500米,自降近500米的原因是什么呢?主因就是风。工程师威廉·勒迈苏尔指出,当地面上人们感觉清风拂面时,500米高处其实已是狂风呼啸。1978年,纽约刚刚立起278.9米高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正出自勒迈苏尔之手。一位建筑系学生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楼这么高,有没有可能被风吹倒呢?勒迈苏尔惊出一身冷汗,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垂直风向,45度风向的影响被抛之脑后!工作人员只得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防风支撑板,并且将这个秘密保守了20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建筑高度受制于风

  B.勒迈苏尔的无心之过

  C.世界最高建筑将超一千米

  D.花旗集团中心大楼的独特之处

  37. 为了生存,植物必须对周边“视觉”环境的动态了如指掌。为此它们需要知道光的方向、强度、持续时间和颜色。毫无疑问,植物可以察觉人类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电磁波。我们只能感知波长范围较窄的一段电磁波,植物却能感知到波长更短或更长的电磁波。不过,尽管植物能“看”到的光谱的波长范围要比我们能看到的宽广得多,它们却“看”不到图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把光信号转化为图像,但是能够转化成调控生长的种种指示。植物没有眼睛,正如我们没有叶子。但是植物和我们都能察觉到光。

  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

  A.植物能看到人类可见或不可见的图像

  B.植物通过把调控生长的指示转化为光信号来感知环境

  C.植物利用神经系统感知波长

  D.植物和人类一样有“视觉”

  38. “士”是古代“四民”之首,但是不同时期指称范围并不一致。在周朝的经典著作中,“士”是用来描述效力于“王”的贵族。“士”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有官职的人”,公元前6世纪之前,官员都是贵族出身。由于出身没落贵族、仕途坎坷、以教育为职业的孔子就是“士”,这个词的意义逐渐延伸到包括文人在内,指称“知识贵族”,而不再只强调贵族出身。到了清代,“士”被宽泛地用于描述地方精英的领袖人物,他们受过教育,拥有财富和影响力,却未必是拥有官位的“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士”所指称范围的演变过程

  B.“士”在古代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C.孔子对“士”这个词含义的影响

  D.作为“士”的贵族阶层的衰落趋势

  39. 最近几年,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不断增长,对“新”物理学的报道不断涌现。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有数亿的星系,每一个星系又含有数亿的星体。我们知道世界可以通过亚核粒子来理解,其中的多数只存活几亿分之一秒。是的,近代物理的世界真是千奇百怪。带有希腊字母名称的粒子随着量子的音乐狂舞,毫不遵守经典物理的决定论。但最终读者会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开,虽然这些事实确实很新奇,但它们也确实枯燥烦人。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会:

  A.强调科学工作的艰难

  B.介绍一部生动的科普著作

  C.澄清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

  D.展示新奇的物理成果

  40. 文化时尚总是从一种文明传到另一种文明,一种文明中的革新常被其他文明所采纳。然而,它们往往只是一些缺乏重要文化后果的技术或昙花一现的时尚,并不会改变文明接受者的基本文化。西方世界曾经出现渴慕来自中国或印度文化的各种物品的热潮;而在19世纪的中国和印度,来自西方的通俗文化和消费品流行起来,似乎代表着西方文明的胜利。然而,这种“流行”恰恰使西方文化变得无足轻重。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大宪章”而不是“巨无霸”,非西方人可能接受后者,但这对于他们接受前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对这段文字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人们常出于猎奇心理而接受来自异域的东西

  B.不同文化之间很难实现本质上的交流与影响

  C.西方和非西方世界在文明的本质上存在差异

  D.时尚的传播不会根本改变接受者的基本文化

  以下是略有删节的的公文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回答41~45题

  ①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甲)体制改革、(乙)投资环境、(丙)产业集聚、(丁)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②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Ⅰ)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Ⅱ)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Ⅲ)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Ⅳ)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③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开发区空间布局和数量规模,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全国开发区发展格局,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集聚集约。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绿色发展,切实发挥开发区规模经济效应。坚持发展导向。构建促进开发区发展的长效机制,以规范促发展,正确把握发展和规范的关系,不断探索开发区发展新路径、新经验。

  41. 依次填入材料①中甲、乙、丙、丁四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促进 改善 引导 发展

  B.引导 发展 改善 促进

  C.引导 改善 促进 发展

  D.促进 发展 引导 改善

  42. “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该句放入文中材料②中哪一处最合适?

  A.Ⅰ B.Ⅱ

  C.Ⅲ D.Ⅳ

  43. 材料③主要谈的是开发区建设的:

  A.基本原则 B.发展目标

  C.经验教训 D.实施步骤

  44. 根据材料,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的角色最接近于:

  A.螺丝钉 B.桥头堡

  C.火车头 D.发动机

  45. 下列选项中,发文字号符合公文格式标准的是:

  A.〔2017〕国办发7号

  B.国办发[2017]第7号

  C.国办发〔2017〕7号

  D.(2017)国办发第7号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中的文物虚拟修复技术就是对一些文物数字图像中所缺失、损坏的部分,应用现有的图像信息,根据一定的修复原则进行还原修复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使修复后的数字图像无限接近原视图。

  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受到很多历史因素或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出土的文物和存放时间长的文图表面会有很多的缺失破损情况,如裂缝、咬色、生锈、霉变等,这使得文物信息大量缺失,对文物欣赏及研究有很大影响。在以往的文物修复过程中,一般是修复工作者通过对文物补色、刷洗等方法进行简单修复;即使在当今的文物修复中,依然主要由具有想象力的修复专家在文物本体上进行处理。这种处理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稍有大意,存留下来的文明将不复存在,因此风险性极高。同时,不同的文物专家通常对文物修复会有不同的主张,分歧意见难以统一。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修复技术,对需要修复的文物及数字图像进行仔细评估,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及微积分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再用图像已知区域信息对缺失区域进行评估,这样便可更好地对数字图像进行虚拟修复,更加方便快速地提出修复方案,大大缩短文物修复的工作周期,有效预防手工修复过程中对文物的二次伤害,同时避免人工修复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修复文物的缺失信息,使文物重现原貌。

  在文物虚拟修复实验中,对任何情况的信息缺失的修复,均需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如初”的基本原则。如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唐昭陵六骏中的“清骓”石雕,就采用了基于变分PDE的修复模型进行了原型修复,对图像中的裂痕进行了严密合理的计算估计,并根据所得周围像素的数值对裂隙处的像素进行了填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缝隙中缺失的相关信息,使修复效果较为连续自然。

  另外,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如果通过已知信息不能对文物缺失部分进行判断,并且查阅不到相关资料证明其缺失情况,则不能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对文物进行修复。在文物虚拟修复时,一定要给计算机发出相应指令,对图像进行对照分析,标记出图像中可以进行虚拟修复的位置,对不能判断的部分则不能进行标记,否则计算机就会进行错误的修复。

  46. 第3段中所说的“上述问题”包括①修复专家短缺②传统修复方法风险大③修复专家各执己见④修复工作要求专家经验丰富⑤要求文物有较好的修复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7. “清骓”石雕的例子,意在说明数字图像修复技术:

  A.具有独特优势

  B.可能存在的问题

  C.应遵循的原则

  D.如何填补缺失信息

  48. 根据文意,可以推知:

  A.数字虚拟技术有助于避免文物在出土时受损

  B.计算机无法自动识别出文物无法修复的部分

  C.只有具有鉴赏和研究价值的出土文物值得修复

  D.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已在文物修复中占主导地位

  49.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关键词的是:

  A.数字图像 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

  B.出土文物 文物修复 人工智能

  C.数字技术 虚拟修复 文物鉴赏

  D.文物保护 考古研究 技术革命

  50. 本文主要强调了:

  A.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已经没落

  B.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

  C.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大有作为

  D.计算机虚拟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不可替代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格陵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可达-70℃,冰雪覆盖面积占整个岛屿的81%,这么寒冷的一个地方,实在与它绿意盎然的名字不相符(“格陵兰”意为“绿色土地”)。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的冰川逐渐融化,冰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形成深坑,就像一口口锅,称为冰川锅穴。这些锅穴大小不一,大的可达10米宽,上百米深,一直延伸到冰川底部,甚至形成冰川洞,可能导致整个冰川崩塌。

  格陵兰无疑是地球变暖的“前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格陵兰可以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气候指示器。北极的冰川储存着气候的信息,通过冰芯我们可以测定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冰雪中含有三种不同的氧同位素,因此,如果在格陵兰的冰帽打钻,测量冰芯中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就可以得知格陵兰每一年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变化。

  “从现有的可靠测量来看,格陵兰岛正快速消融。”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安德斯·波克这么认为。2011年,他在哥本哈根北极研究所的档案中找到一些老旧飞行日志,其中有关于北极附近冰川的观察记录,几乎同一时间,丹麦国家调查局在清理地下室时发现一批旧图片,这些图片是极地探险家克努兹·拉斯穆森1933年到格陵兰进行第七次极地探险的记录。波克和同事将图像数字化,并用软件对比格陵兰岛东南部海岸线,查看其中的不同之处。波克说,20世纪30年代冰川融化得比现在快,20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冷却期,这期间形成了新的冰层,但在2000年又开始加速融化。

  “20世纪90年代,格陵兰岛的冰川差不多能达到平衡状态(即降雪和融化、冰裂相等),但现在的总质量亏损超过3000亿吨/年。如果按照每人一年使用4万升水来计算,这是地球上人们一年的用水量。按现在的趋势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波克认为,“从最新研究来看,海洋在冰川的消融中起着关键作用,暖流一经过已经破裂的冰川,大面积的融化就会发生,这和气温升高共同导致冰川融化。”

  格陵兰气候变化几乎决定着当地以捕猎为生的土著的去留。岛上主要的陆地哺乳动物有北极熊、麝牛、驯鹿、北极狐、雪兔、貂和旅鼠,附近水域中主要有海豹和鲸,它们过去是岛上因纽特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到了20世纪初期,海水温度上升使海豹几乎在格陵兰南部绝迹,后来气候转冷,大群海豹才又现身。而现在,因为浮冰融化,依赖浮冰捕食海豹的标志性动物——北极熊的生存也出现危机。

  51. 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的是:

  A.格陵兰岛的实际情况与其名称含义不符

  B.20世纪以来格陵兰冰川一直在加速消融

  C.20多年前格陵兰冰川远未达到平衡状态

  D.冰川锅穴的存在是冰川崩溃的根本原因

  52. 关于“格陵兰作为气候指示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格陵兰冰川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B.格陵兰的冰帽中储存着最详尽的气候资料

  C.测量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可分析气候变化

  D.观察冰川中的融洞可以获得丰富的降水资料

  53. 根据文意,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要呈现的是:

  A.如何阻止冰川日益消融的趋势

  B.极地环境下动物们的生存状况

  C.分析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

  D.因纽特人的起源和生活方式

  54. 关于安德斯·波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洋流是冰川消融的关键因素

  B.实地考察过格陵兰东南部海岸线

  C.进行过七次极地探险

  D.在地下室发现了一些飞行日志

  55. 下列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A.格陵兰气候变迁史 B.极地生态环境管窥

  C.正在消融的格陵兰 D.正逐渐变暖的地球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历史的变局,往往隐藏于一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细节中。

  弓箭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之一,它利用竹、木、牛角和兽筋的弹性,将箭矢投射到远处,以杀伤野兽和敌人。但只有经过多年严格训练才能百步穿杨,洞穿重甲则需要过人的臂力。中国人在春秋时开始大规模使用弩。弩利用机械,将拉弦和射击分解为各自独立的动作,于是使用者可以脚踏弩臂上弦,以腰力补充臂力的不足,之后精确瞄准。这种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秦汉两朝的农耕民族军队可以击败长于骑射的匈奴,迫使他们西迁,改变了欧洲历史;也使宋代在缺乏骑兵的劣势中,与北方游牧民族抗衡数百年,发展出辉煌的文明。

  ________________。在史前时代,独木舟和木筏就已经帮助人类迁徙到大洋洲。在那之后,船使河流和海洋成为人类运输的快速通道。一辆八匹马拉的马车可以装载四吨货物,而八个人驾驶的船可以运二百吨货。船运给河流和海洋的沿岸带来了繁荣,人在水运的枢纽处聚集,形成城市,而城市甚至王朝也因此依赖于航运。中国南方的粮食通过河流只能运到开封,北宋不得不在这个危险的地域定都,最后付出惨重代价;南宋的泉州因为海运贸易而繁荣发达,也恰恰是泉州的失陷,让蒙古人获得了南宋的船队,南宋失去最后的抵抗机会;在元明清三个南北统一的朝代,又是航运使得南方粮食源源不断供应北方的都城,保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与弩的发明一样,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曾经领先世界,但最终在西方的技术大跃进时代走向衰落,在公元2世纪就能造出十丈楼船的民族,到18世纪只能建造被西方人嘲笑的小船。技术衰落无疑是文明衰落最明显的表征。让中国人一直感到不甘甚至悲愤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输掉了竞争?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欧洲是如此吵闹不已打来打去的一盘散沙。”欧洲的吵闹,让轻视技术发展的国家不断被打败、淘汰;而追求步调一致的中国呢?乾隆十二年,清廷下了一条禁令,禁止福建的工匠建造一种 “桅高篷大,利于走风”的新船,因为它速度太快,不利于水师稽查管理。船运维持了中国的大一统,也恰恰是大一统,使得中国的船运和国运走向衰败。

  56. 弓箭和驽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主要的使用场合

  B.原材料的主要来源

  C.射程的远近

  D.是否利用机械

  57. 根据本文,作者强调北宋选开封为首都主要因为当时该地:

  A.气候温暖宜人

  B.经济基础雄厚

  C.方便获得粮食补给

  D.是海运贸易的起点

  58. 填入第3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古代世界航运也曾有过漫长而又辉煌的历史

  B.船对历史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C.与弓相比,船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显而易见

  D.如果没有船,中国历史可能不是现在的样子

  59.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18世纪中国航海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当时:

  A.中国海洋运输不占有统治地位

  B.中国闭关锁国排斥他国技术

  C.中国人缺乏冒险与探索的精神

  D.中国的大一统导致缺乏竞争

  60. 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B.中国历史的是与非

  C.冷兵器时代的对决 D.被重写的世界历史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65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因此不得不努力将其简化。我们把周围的人归类为朋友或敌人,将他们的动机分成善意或恶意,并将事件的复杂根源归结为直接的原因。这些捷径帮助我们游弋于社会存在的复杂性之中,协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后果进行预测,从而促进决策。但这种“思维模型”是一种简化策略,必然会出错。我们可以借助这种策略应对日常的挑战,但是由于它遗漏了很多细节,当我们处于已有的经验分类和解释都不太适用的环境时,简化策略就会________。

  然而,没有这些捷径,我们将会迷失或者瘫痪。我们既缺乏心智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去破译所有社会存在中因果关系的完整网络,所以我们的日常行为和反应必须基于不完整的、偶尔误导性的思维模型。

  社会科学所能提供的最好“产品”实际上和这种思维模型也没有多大差别。社会科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家)使用简单的概念框架(即他们口中的“模型”)来分析世界,其优势在于能展现清晰的因果链条,从而使一个特定的预测可以明确构建在一个特定的假设之上。好的社会科学,会把我们未经检验的直觉转化成一个满是箭头的“地图”,有时候它会让我们看到,当那些直觉延伸到其逻辑结论时,结果可能出人意表。

  全面通用型的理论框架,比如经济学家喜欢使用的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是如此宏观而包罗万象,以致根本无法用于任何现实世界的解释或者预测。通常来说,有用的社会科学模型都是不含变量的简化模型,它们舍弃了许多细节而聚焦在某一特定背景下最为关联的方面,应用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不管是否以固定模式存在,社会科学家就是靠把某项事件不断简化来谋生的。

  不过,虽然简化对于解释一项事务来说必不可少,但它也可能会是一个陷阱。你很可能会固守一个模型,却未能意识到变化了的情境需要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模型。

  61. 文章第1段意在说明:

  A.人应该不断更新模型来认识复杂的世界

  B.人对于复杂世界的解释通常是模型化的

  C.思维如何帮助我们获得最优的生存策略

  D.人为什么总是会在复杂的世界中犯错误

  62. 文章第1段画线部分应填入的词语是:

  A.相得益彰 B.事半功倍

  C.适得其反 D.爱莫能助

  63. 根据文章,“思维模型”会出错不是因为:

  A.以千差万别的个人经验为基础

  B.所应对的情境是复杂多变的

  C.舍弃了一些细节和变量

  D.据以得出的结论简单而直接

  64. 关于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模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因全面复杂而具有充分的解释力

  B.出于专业建构,不会出现愚蠢的错误

  C.具有前瞻性,不依赖人的直觉判断

  D.与一般人的思维模型一样依据简化策略

  65. 下列成语中,最能反映本文所谈“思维模型”运用中局限性的是:

  A.纸上谈兵 B.揠苗助长

  C.掩耳盗铃 D.因噎废食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6~70题

  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占有稀缺资源的先富人群与普罗大众之间,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出现经济上的两极分化,这是现代化过程中一种自然客观现象。经济上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底层阶层则越来越贫困,这在经济学上称为“极化效应”。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国家税收调节,通过一系列再分配的制度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自然逻辑作用下,如投资由沿海与城市等发展中心地区向中西部边缘地区弥散扩展,经济发展的成果将越来越多地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涓滴效应”。

  著名的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他提出了“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来解释经济发展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延伸过程。出于解释上的方便,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简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简称为“南方”。他认为,由于北方即先进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上升,特别是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北方的劳动力收入水平高于南方,这样,就导致南方即后进地区的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诱导下向北方迁移,从而削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能力,导致其经济发展恶化。

  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北方的增长对南方会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北方强者越来越强,南方弱者越来越弱的现象,赫希曼称之为“极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吸收南方劳动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南方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增加投资,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北方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涓滴效应最终战胜极化效应,从长期来看,北方的发展本身将会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而且,国家要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这就促使政府将更积极地加强北方对南方的涓滴效应。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南方的经济发展会进一步获得动力,同时,南方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北方的经济继续增长。北方与南方可以获得双赢的现代化成果。

  66. 关于极化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会进一步引起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B.在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C.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稀缺资源的分配不均

  D.一旦发生将严重制约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67. 根据文章内容,“涓滴效应”的出现主要依赖:

  A.政府资金的支持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市场的优胜劣汰 D.国家的财政政策

  68.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将其所说的“南方地区”的经济恶化归因于:

  A.劳动力流失 B.劳动岗位缺乏

  C.工资收入水平低 D.社会保障水平低

  69. 第3段意在说明:

  A.涓滴效应的发展阶段

  B.极化效应的不利影响

  C.涓滴效应的实现过程

  D.涓滴效应与极化效应的异同

  70.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致力于解释:

  A.经济发展平衡化的过程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职能

  C.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D.劳动力区域间流动的动力

※※※ 第二部分结束,请继续做第三部分! ※※※

(编辑:云南华图)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微信加客服咨询更多信息
华图国考信息汇总专题
云南华图:ynhtjy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00000+
粉丝
1000+
点赞数

在线客服×

好老师 好课程 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