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热点:红头文件号召生二孩,是鼓励还是捆绑?
空面试热点相关背景为了让更多家庭生育二孩,9月18日,湖北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一封《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下称“公开信”),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子女。(9月21日澎湃新闻)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京华时报吴龙贵:宜昌几大政府部门的本意,就是希望放大公开信的分量,甚至赋予其一定的政治意义。这恰恰是公众最为担心的:会不会因为生二孩意义重大,落到实践中,呼吁和号召就会异化为变相的强制?有没有可能因为政府格外重视,生二孩就成了一项摊派性的任务?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下,一些政策往往很容易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异化为强力推行。生孩子这种事属于私权利的范畴,应当由家庭和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更何况,孩子也决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再怎么呼吁也生不出来。公权力的介入,尤其是公开信这种特殊的形式,还是难免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构成道德绑架。鼓励和激发民众生二孩,关键在于提高生育福利,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以及公共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减轻和分担家庭的压力。窃以为,踏踏实实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比一封公开信有用得多。@人民网蒋萌:过去三十多年,人们听惯了“只生一个好”。如今“全面二孩”实施,某些地方管理者开始灌输“最好生两个”。倘若有人生三孩,又要被“罚”社会抚养费。似乎,多生一个不行,少生一个也不行,只有按某些管理者提出的“目标”生才行,这种行政“生育令”,能不使育龄夫妇产生“被摆布”的感觉吗?抵触与反感心理难免出现。事实上,公众对计划生育的社会意义是理解并认同的。但是,一些人又对计生工作有微词。这种矛盾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开展计生工作的方式“暴力、赤裸、激进”,在“政策压倒一切”下,人的基本权益反而变得次要。过去,“宁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个”的地方标语,让人不寒而栗。如今,宜昌将生二孩冠以“责任”之名,当地八个部门联合发红头文件,生二孩俨然成了政治问题。简言之,生孩子被附加了太多功利色彩,计划生育异变为政绩工程,违背以人为本原则。国家的计生政策已然调整,陈旧落后的、不适应时代的管理方式必须更新。@半岛都市报张海英:尽管全面二孩政策1月1日起已经实施,部分家庭也为生二孩在做积极准备,但部分地方居民生二孩意愿似乎未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河南省统计局6月份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只有30%的愿意生育二孩,这30%中有生育计划的仅占40%。而另一些地方如宜昌,由于人口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生育水平超低,也需要鼓励生二孩。据悉,36年前一封面向全国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拉开了“一胎化”的序幕。而今宜昌市发布的公开信,借鉴了36年前的做法。但很显然,任何公开号召,作用都是有限的,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举措。所以,更值得关注的是,宜昌市如何用具体措施鼓励居民生二孩。在这份公开信中,也提到部分具体措施,比如,开展二孩生育全程免费服务;进一步延长产假,建立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假期制度;合理规划和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扩大婴幼保育和教育容量;加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儿科服务供给……坦率地说,做出上述表述是比较容易的,但能否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需要详细、可行的责任清单。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份公开信只是围绕生育、医疗等方面为居民减负,没有提到降低孩子教育等成本。事实上,很多地方为生二孩所做的努力,远远打消不了居民的顾虑,比如,未来孩子的结婚成本、住房成本、就业压力等问题也影响着抉择。@西安网孙伟: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面对全面人口老龄化的产物。经过这么多年的政策固定,目前生二胎的决定权和选择权已经落到70后、80后这群中坚力量上,尤其是70后最为紧迫。但真正实施计划二胎的人们却没有预估的那么多。这需要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个了这一看似利好政策的放缓?刨除那些固有政策唤醒期,政府层面到底该怎么鼓励这些目标群体,在笔者看来,需要将全面二胎政策纳入到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去,而不是单单就政策论政策的阶段。2015年8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成的课题组,对宜昌的生育现状做过一次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宜昌育龄妇女人均有0.72个孩子,显示宜昌已进入超低生育水平。这种结果直接倒逼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一封《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下称“宜昌公开信”),呼吁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里的党员、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透彻了解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重大意义,用实际行动带头响应党中央号召。甚至在这份公开信中,也看到了政府层面给予的一些优惠措施,开展二孩生育全程免费服务、延长产假,建立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假期制度,说到底,这些并没有新意,只是按照省内的既定政策给予了解释而已。目前宜昌育龄妇女人均有0.72个孩子,显示宜昌已进入超低生育水平。宜昌明确表示不要二孩的占50.16%,在笔者看来,破除这50.16%人群的顾虑,需要真正了解他们的期望所在,或者压力所在。调查显示,不想要二孩的首要原因源于经济压力,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是造成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而婚嫁成本高是造成经济压力的第二大原因。请看清楚,不是孩子的择校问题,而是教育费用问题,说白了,还是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婚嫁成本高,这直接涉及到民生的房价问题,这两方面都属于政府统筹统管的范畴,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谁敢轻易说生?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出台,譬如在五年政府规划中,明确要建多少中小学,什么标准,位置在哪里?房价的抑制水平定在多少百分比可控范围,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证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保持多少增速,只有让这些写入政府发展计划,人们看到政府承诺了,才会有所想。“红头文件”倡生二胎,道出的更多是无奈。一个地方,连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们都对生养二胎的问题感到经济棘手、教育困惑,何况那些对资源占有率偏低的普通百姓?笔者以为,社会发展是个大问题,倡生二胎初衷是好的,但仅有一个卫计部门表态远远不够,没有政府层面的大协调,打消不了准生二胎人群的顾虑,多少个红头文件也是空头畅想。到头来,只是让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而已。@德州晚报陈广江:从限制到放开再到鼓励,我国人口政策一直在适时、适势、适情调整和完善。目前,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也无论何种统计口径,我国人口超低生育率及其隐含的巨大隐患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写入了法律。以宜昌为例,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子女数不足1人,再这么下去很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希望、动力,这一点宜昌深有体会。那么,发文鼓励生育效果到底能有多大?当然不能高估,官方也承认,宜昌不能提供太多财力,发布公开信的重要意义是体现一种态度。不高估,但也不宜抡起大棒。公开信说了,宜昌已决定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满足群众生育需要。这些措施成色如何有待观察,但注定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着急没用,一步到位不切实际。发文鼓励生育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更多更艰难,但这第一步也值得认可,连态度都没有才令人沮丧呢。生育不仅是国事,更是家事。“养不起”是事实,但并非全部事实或主要事实。对很多人来说,即使“养得起”也不一定生。国内外的事实证明,经济发达程度和生育率成反比,日本就是典型例子。社会生育意愿降低,除生育成本的因素外,还有其他更多更复杂的原因,比如,观念变了,人们更愿享受生活而不愿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这也是一种怯懦、自私的表现。正因此,今天的超低生育率不全是计生政策造成的。只有政府尽责、家庭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期待各地拿出更多更实在的措施来鼓励生育,我们也不能总是矫情地喊“养不起”。华图解析:去年11月“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并未迎来想象中的生育高峰。有调查显示,全国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人数在5000万以上,但真正有生育意愿的不到三成。就拿宜昌来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该地区的生育率也未发生明显反弹。由此来看,宜昌希望提高生育率,激发民众生二孩的迫切心情,不是不可以理解。不过,这样的做法却有待商榷,其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不愿再生的顾虑更多的是一旦有了二孩,产假不好休,幼儿园不好上,甚至将来买不起房,再者而言,生孩子这种事属于私权利的范畴,应当由家庭和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公开信中虽没有强制之意,但公权力的介入,尤其是公开信这种特殊的形式,还是难免给人造成一种压力,让人无所适从。事实上,“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育龄妇女不愿生育二孩的现象并非宜昌独有,这也客观上印证了随着养育成本的提升,当下二孩并不容易养得起的事实,更何况,“红头文件”作为“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是可以随意乱贴的“狗皮膏药”,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科学规范操作,才经得起历史、人民、实践检验,而不致于沦为一纸空文。